黄冈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成效显著
(编审:陈文雯 文:朱卫 董欢)9月28日,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上,黄冈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熊晓明汇报了2016年以来黄冈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近年来,黄冈中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以来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486件。
一是积极发挥司法主导作用。立足综合保护,强化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效果。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利边界,既保护合法权益,又合理平衡商标注册人、商业标识在先使用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妥善处理了蕲春“李时珍”牌酒产品、浠水“巴河”牌鱼面藕粉、麻城“东木”牌老米酒等一批本地自主品牌维权案件。创新调解机制和工作方法,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知识产权审判的各个环节。三年来调撤率达65%。立足精品案件,提升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质量。始终将精品意识放在首位,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注重裁判的引领和导向功能,规范文书制作,着力打造知识产权精品案件,强化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审理的“巴河”、“钱柜”商标权纠纷先后入选2015年度、2016年度湖北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获得当年度湖北省法院精品案件二、三等奖。
二是积极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探索专家参与机制。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的不同类型,通过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陪审、出庭、咨询、技术调查等方式,建立专家参与机制,积极借助专家的智力,就案件处理提出审慎意见,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不断增强。探索横向联动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版权局等行政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横向联动机制,广泛听取各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积极拓展审判职能。加大司法公开力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高校师生等旁听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庭审。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侵权物品、发放宣传册,在报纸、电视台开辟栏目,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等,通报典型案例、报道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升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法治文化。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向市政府、市法制办、市经信委、市文化局等单位提出司法建议,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定期走访黄冈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放维权资料,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
四是积极强化工作保障。加强专业审判团队建设。在员额法官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专门组建了1支业务骨干和后备力量交替互补的“5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团队。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依托干部教育培训一体化“点训”,不断提升司法能力。三年来,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无一发回、无一信访、无一缠访。副庭长朱卫被授予“2017年度湖北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