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管理体制 提升工作效能

——黄冈中院上半年工作纪实(三)
作者: 张瑾 陈傲    发布时间:2017-07-10  访问次数:1602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张瑾  陈傲)在人员分类管理和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黄冈中院新一届党组深切感受到:如果不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就不彻底,也会大打折扣,各项改革任务将难以落地生根。

 

机构怎么改---行政扁平化管理改革促高效

 

“综合部门职能交叉、工作重叠、推诿扯皮等问题,严重影响法院各项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在坚持改革创新中寻求破解之道。”黄冈中院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警一致认为。

5月11日,黄冈中院《关于法院行政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按照司法行政人员15%配比的要求,将院机关原11个综合部门整合成政务办、党务办、审务办三大办公室,每个办公室设置四项职能,再依据职能定岗、定责、定员。为推进全市法院改革方案、管理制度的落地落实,还专门成立了督察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下设督察办。

    过去,法院的绩效考核多为粗放式的考核,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后,  建立科学合理、符合规律、覆盖全面、针对性强的绩效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因此,黄冈中院制定出台了《岗位绩效考核办法》,针对员额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类拟定了科学量化的考评指标,精准考核各类人员,激励干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案件怎么管---点角圆审判管理改革促公正

 

如何厘清审判权、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如何推动审判管理规范和转型,做到“放权不放任”、“放权又放心”?黄冈中院创新构建出以审判执行工作为“核心点”,审判管理、立案管理、执行管理为“支撑角”,党务办、政务办、督察办协调配合为“同心圆”的“点角圆”审判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全院各部门职权责任、厘清了职能关系、密切了协调配合。

配套制度陆续出台,《巡回法庭专业化改革实施方案》,打造“流动的培训机构”,有效指导两级法院庭审规范操作、庭审实质化等改革,统一案件审理方式,统一规范案件庭审,统一案件裁判尺度;《案件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定期分析、研判两级法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加强审判研究、类案指导、个案督办,管控审判风险,对已结案件实行季评查和抽查制度,对已生效裁判文书实行月抽查制度,将审判管理贯穿事前、事中、事后。

案件质量评查成为常态化,年初,通过自查、交叉查、统一评查等方式,对 2016年度全市法院544件被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逐一评查,并针对查摆出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队伍怎么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活力

 

法院系统人才上下不互通、左右不互动、内外不互补,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全、动力不足,法院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里不能外,对此全市法院上下忧心忡忡。

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靠人,要靠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全面激发法院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法院领导班子和法官队伍建设生机与活力,迫在眉睫!

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黄冈中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改革任务。多次主动向黄冈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协调沟通,积极推动以市委组织部名义下发《关于推进全市法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在全域范围内的良性互动。

今年3月份,由黄冈市委组织部具体牵头,黄冈中院、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共同组成的考察组,开展了对全市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两级法院中层领导干部的专项考核、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履职尽责考核,以及对后备干部考核等“三考合一”的综合考核。

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积极向市委组织部建议通过对任职时间长的交流一批、对工作不在状态的改非一批、对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一批、对有培养前途的储备一批这“四个一批”,全面加强全市两级法院领导干部交流锻炼,切实配齐配强法院领导班子,让有能力、有作为的领导干部把法院事业撑起来,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改革红利释放产生裂变效应。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各项案件指标普遍提升,法官责任心明显增强,实现了办案由“过得去”向“过得硬”的根本转变。

改革犹在路上,重任仍在肩上,千事万事,行动起来就不是事;千难万难,坚定信心就不再难。“争创全国优秀法院”,我们又靠近了一步!


编辑: hgzy
文章出处: 黄冈市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