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法院有6篇论文在全省获奖

作者: 张瑾、黄美泽    发布时间:2018-04-26  访问次数:361

(张瑾、黄美泽)4月24日,全省法院第二十八届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会上通报了全省法院第二十七届学术讨论会获奖情况,我市法院有6篇论文获奖。 其中,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2篇,获奖论文总分排名居全省法院第三。此外,黄冈中院荣获全省法院第二十七届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黄冈法院不断探索学术研究保障机制,积极营造学术研讨氛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写作队伍,每年均有4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全省获奖,2017年更是实现了全国获奖零突破。

一、 院长带头,增强学术研讨主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冈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学术研讨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是统一思想,准确定位。院长肖笛要求把学术研讨作为指导审判工作、提升司法能力、破解改革难题的有力抓手,把学术论文在全国获奖作为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的实现路径之一,要求大兴调研之风、大兴学术之风。二是周密部署,任务到人。召开党组会专门研究学术论文组织工作,将任务一一分解,明确牵头人、撰写人,研究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狠抓落实督办。三是积极策划,精心选题。要求选择论题,不仅要考虑法院需要,还要考虑论题本身的学术和理论价值,要求中院班子成员和各基层法院要根据学术论文的中心论题,围绕《黄冈法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及“6+10”改革项目体系,结合各自领办的改革任务、各自审判领域,精准选题,确保论题找准合拍点、共振点。四是带头撰写,节点督办。肖笛院长带头选择论题,结合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法院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对省以下法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探究,全程参与论题的构思、撰写。全市法院院领导、中层干部均带头撰写或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成立检查督办专班,通过召开片会集中督办和到部分法院个别督办,对动员、部署、撰写、修改和推荐等环节和节点进行全程督办,及时通报情况,约谈责任人。2017年黄冈法院撰写论文篇数同比增长51.2%。

二、健全机制,增强学术研讨保障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是向内挖潜。全市法院均建立电子阅览室,对重点作者安排不少于一个月的时间,脱产集中写作,按照每人每年600元以上的标准,给予重点作者报销资料费或购置必备书刊资料。二是向外借力。组织论文写作辅导培训会,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筛选重点论文,邀请专家学者、审判专家进行辅导修改,确保论文质量。选派写作骨干到先进法院学习、调研,加强学术交流,开拓写作者视野。三是考核激励。将学术论文撰写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明确权重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升挂钩,对全国全省获奖的人员优先考虑记功嘉奖、提拔重用,对市级以上获奖论文集结成册。

三、创新点训,增强学术研讨生产力。

学习是第一生产力,是做好学术研讨工作的不竭源泉。一是创新读书活动。积极推行院长荐书活动,院长每月向全院干警推荐一批读书书目,每名干警须撰写读书笔记,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交流读书心得,促进干警养成学习的习惯,提高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法官文苑”“悦读”等栏目,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二是创新“点训”一体化模式。中院和10个基层法院每月举办一期培训,找准法院工作中的疑点、难点、焦点和热点,确定培训主题,邀请专家、教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为两级法院开展学术研讨、提升司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智识基础。

十年磨一剑,黄冈法院学术研究取得了点滴成就,离不开省高院法官进修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离不开一大批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精心辅导,离不开黄冈法院重点作者不离不弃的坚守和不懈努力。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黄冈法院将用足内力,聚合外力,只能助力,在学术研究上再创佳绩。


编辑: hgzy
文章出处: 黄冈市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