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院党组书记肖笛到红安、麻城等法院调研指导基层基础工作
图一:调研组一行与红安法院班子成员座谈
图二:调研组一行到麻城白果人民法庭调研基层基础工作
图三:调研组一行到麻城法院调研党建工作
图四:调研组一行视察黄梅法院文化建设
图五:调研组一行与黄梅法院班子成员座谈
图六:市中院党组书记肖笛与武穴花桥人民法庭干警亲切交谈
图七:调研组一行走访武穴某重点企业
图八:调研组一行与武穴法院班子成员座谈
(张瑾)12月8日至9日,市中院党组书记肖笛带领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夏冬华一行先后到红安、麻城、黄梅和武穴四个基层法院密集调研基层基础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麻城白果人民法庭、武穴花桥人民法庭和重点企业,视察了各法院审判综合楼、法院党建和文化建设情况,并与各法院班子成员进行座谈。
在听取法院工作情况汇报后,肖笛对红安、麻城、黄梅、武穴法院的工作给予肯定,对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关心、支持法院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红安、麻城红色基因浓厚,黄梅、武穴法治氛围浓厚,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备天然的外部条件,各法院的大楼树立了新形象,法院的各项工作要与之相匹配。对法院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法院任何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要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法院工作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党组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只有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法院党组的核心凝聚力、领导力、战斗力,工作才能有序推进。法官缺乏政治敏锐性,办的就是糊涂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抬头看好路,培养政治素养,树立法治思维,主动、全面、自觉地服务稳定发展大局。
二是要围绕中心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法院是党推进国家治理、矛盾化解、经济发展的“刀把子”。法院工作不能偏离了党委的中心工作,要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将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延伸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有全局观念、主导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构建中发挥引领、保障和推动作用,聚合社会力量,将矛盾纠纷导入法治化轨道。要好钢用在刀刃上,用优质审判资源解决疑难复杂纠纷。
三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的问题。案多人少、历史遗留的无编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是全市法院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积极大胆探索,各法院不能等、靠、要,要摸着石头过河,积极主动解决顶层设计出现的负面问题,为改革提供可以复制的路径和方法。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和支持大胆创新尝试,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建立公平成长机制,三类人员分类带来的人员思想波动的问题,不能让做事的人伤了心、寒了心,要让一个系统中工作的同志都感到公平;对于天花板现象问题,要树立绩效优先导向,只有在创造业绩上不看天花板,职级晋升上才可以冲破天花板。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队伍结构老年化的问题,对于法官来说,越老越有经验,但如果思想上滑坡就是主观问题,入额不等于“铁饭碗”,要能进能出,让员额内的感到压力、让员额外的看到希望,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使司法事业更持续。要优化司法资源、重构审判流程,案多人少的问题,当下刑事、民商事、行政等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要优化刑事、民事、行政横向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室法官制,入额法官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方面的业务,一个案件的全流程不能因为人员分类而人为分割,要有系统性安排,要重新配置司法资源、重构审判流程。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从严管党治党是当前乃至今后首要政治任务,党组是责任主体,院长是第一责任人,政治上要清醒,责任上要明白。关键少数的党组一班人要带头办案形成正确的导向。院、庭长办案不能当甩手掌柜,只参加案件办理的几个环节或只选简单的案件办理,这样将影响整个法官队伍的积极性,心理上容易产生隔阂。党组班子要带头办案,使整个队伍焕发新的活力。素质工程是头等大事,真正优秀的法官应该是“全科室”法官,应当具备什么类型的案件都能办的业务素养。“质效双升”必须有能力支撑,要加大法官培训力度,补齐司法能力建设的短板。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效率的关系,如果效率没有质量作保证,就会出现“翻烧饼”现象,要坚持以质为先,质效双升。要建立淘汰机制,让有能力办案的优质资源进入到法官队伍中来;要建立奖惩机制,与绩效挂钩,让优质资源成为正能量、主力军。要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胜辉,县委副书记刘堂军,麻城市市长蔡绪安、人大主任刘华强,武穴市市委书记郝胜勇,市人大主任郑勇平等主要领导和四个基层法院院长先后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