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门槛” 提升软实力
——全市法院狠抓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纪实
(文:王林浩 陈傲)近日,黄梅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时,利用法院微信公众号,将审理信息实时传到远在外地的当事人李某手机。
近年来,全市法院切实转变观念,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打造“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能法院”,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公正公开。
院长执槌 以上率下
“砰”,
近年来,两级法院在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取得质的提升。但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不高,建多用少、建而不用的问题突出,许多干警对信息技术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办了这么多年案子,没用信息技术,一样能把案子办好!”“本来就案多人少,信息录入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量!”“司法改革后审委会作用弱化,还建设数字审委会意义不大”……诸如此类的反映在干警中时有发“声”,部分干警受传统惯性思维影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认同不够。信息化应用已成为制约我市法院信息化水平提升的最大短板和“铁门槛”。
为切实转变观念、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带头学网络、用网络,深入到所联系的基层法院,采取“随机抽选、现场操作,领导带头、人人过关”的方式,检验干警对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掌握使用情况。同时,两级法院根据信息化建设特点,结合岗位、年龄等实际情况,分层次、分业务、分熟练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全市共计开展专题培训12场,培训400余人次。
全员比武 以比促用
“如何运用‘人民法院司法文书信息屏屏蔽系统’对应上网裁判文书进行信息处理?请在规定时间内操作演示!”
“参加中院的比赛前,我们各基层法院也通过预赛进行了初步的海选,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从综合部门到业务部门,基本上人人都要参加。”来自武穴法院代表队的队员说到。为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法院按照“全员参与、全面应用、全速提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以比促学、以比促用、以比促建”目标,扎实开展信息化应用大比武,让干警在比学赶超中明确目标、增进交流、共同提升。
各法院通过比武活动挖掘了一批优秀的应用能手,重点培养他们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和“种子”,以点带面推动法院信息化应用。对信息化应用大比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建立健全信息化应用考核激励机制,将信息化应用情况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形成钻研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创新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视频开庭 以网便民
“同意,没有异议。”原、被告的声音从电脑上清晰传来。一头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头是浠水县团陂镇法庭,法官利用QQ视频开庭审理,一起跨国离婚诉讼纠纷成功调解结案,远在巴西打工的当事人节约了境内外往返时间和七八万元的费用。
随着全市法院干警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网上办公、办案逐步成为干警的工作常态,各种文书、文件材料从起草、审批到签发、付印等,基本实现了网上流转和批阅。立足我市地广山多、交通不便的地域特点和劳务输出大市的实际,两级法院还大力推行远程网络立案、视频开庭、在线调解等方式,努力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依托离线办案系统、庭审系统、文书制作和电子签章系统,实现现场立案、现场开庭、现场制发裁判文书,积极构建“立审调判”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模式。去年以来,黄冈两级法院共巡回审理各类案件3680件,调解结案率达71.52%。